旧物改造工具包
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服务设计,用户体验,老龄化,残障,Inclusive Design,Universal Design,Design for All,Service Design,User Experience
1495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495,single-format-standard,bridge-core-3.3.3,qode-quick-links-2.1,qode-optimizer-1.0.4,qode-page-transition-enable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itle-hidden,qode-smooth-scroll-enabled,qode-child-theme-ver-1.0.0,qode-theme-ver-30.8.4,qode-theme-bridge,qode_header_in_grid,qode-wpml-enabled,wpb-js-composer js-comp-ver-8.1,vc_responsive

旧物改造工具包

大众们行动起来!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在人群中扩散,许多地区对人们的出行做出限制。学校关门,老人足不出户,这样的时间可能延续数周或数月。逐渐地,人们不免感到无聊、寂寞、孤独。如何对付这样的空虚?

法国设计管理学者 Brigitte Borja de Mozota 和设计师 Eline Dussart 想出了一个主意:她们于3月21日发起了为期一周的 Wilson Challenge,为普通大众提供创意指导,启发他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做设计。我们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非常支持这个活动,认为它符合我们的理念,可以帮助大众了解设计,利用其改善生活。

我们本期特意推出一套旧物改造工具,引导大家利用身边旧物巧妙进行改造,赋予新的功能和意义。这套工具包由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丁易同学设计,案例源自她走访的十位听障人士生活中的设计。丁易从中总结了五种旧物改造的方法。我们相信大众和设计师都可以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创意,不妨试一试吧!分享给你的父母、朋友,并欢迎把成果通过 Wilson Challenge 分享给全世界!

啤酒罐收音机 和 麻绳收纳篮

啤酒罐收音机 和 麻绳收纳篮

钓鱼用篮球水桶 和 旧灯串改造的树枝灯

钓鱼用篮球水桶 和 旧灯串改造的树枝灯

罐头盒拨浪鼓

罐头盒拨浪鼓

纸杯手机扩音器

纸杯手机扩音器

旧笔筒灯罩 和 悬挂式手机充电支架

旧笔筒灯罩 和 悬挂式手机充电支架

塑料瓶自灌溉花盆

塑料瓶自灌溉花盆

废弃紫砂改造的花器

废弃紫砂改造的花器

​以下是方法总结

 

方法一:材料重组法(几种旧物的材质互相组合)

生活中,旧物、废弃物随处可见,它们的外观也许陈旧、不再完整,它们本身的功能可能已损坏、不再完备,可是制成它们的材料依然可用,有塑料、金属、皮革、棉麻……将这些旧物上的材料拆卸下来,利用材料的特性,如:软硬、粗细、延展性、可塑性……把一些元素重新组合改造成一件新的物品,各材料承担一部分改造后产品的功能,经过组合后配合实现了新产品的总功能,这就是材料重组法。上述案例中的麻绳收纳篮就主要用了此方法,喝完的矿泉水瓶子提供了轻盈、具有韧性的塑料材料作为篮子的纬线,组合一团柔软、温暖手感的细麻绳作为经线,再配上一段蕾丝花边作装饰,这些材料共同改造成为这个轻型的收纳篮。此方法适用于有目的地去寻找旧物改造成新物品的构思,通过对旧材料属性的利用,得到改造的成果。

方法二:造型加减法(旧物几何造型的拆分与重组)

一些旧物本身具有美观的造型,如规整的几何形态、不规整的有机形态、拟人拟物的形态等,在原有的造型上可做增加或删减的改动。增加法例如堆砌法、拼接法,繁复使用一种或几种元素;删减法就是在原有的形态上进行构思,寻找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减去部分结构,创造出新的产品。使用这样的方法改造旧物,成为另一件物品,让两件看似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这就是造型加减法。比如说上述案例中的悬挂式插座充电支架、树枝造型的夜灯均使用了这种方法。洗发水瓶子由完整的几何形态经过“减法”,用剪刀等工具除去多余的部分,使其本身更适合改造后的用处——放置手机。树枝灯便是用了“加法”,串灯本身呈抽象的线条状,可随意捏塑其造型,在案例中被塑造成了树枝的形状,用胶布和牙签等予以固定,最后被安放在白瓷瓶中,成为一件完整的具象物品,呈现出装饰的趣味,于原来的串灯来说这样的改造是加上了固定的造型。所以此方法适用于从旧物本身的造型来进行类比联想,从而启发改造。

方法三:结构功能法(放大声音、实现功能)

这种方法需要改造者预先设想一种结构,然后寻找合适的旧物经过改造以实现该结构的功能,特别是听障人士所需的对声音放大的诉求。在听障人士自行改造旧物的案例中,易拉罐改造的收音机、桌面扩音器、自灌溉花盆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前两者是改造者出于对声音放大的生理需求,通过金属传导声音、纸杯作双喇叭结构等实现放大声音的功能;后者由生活中植物无人照料的困扰,设计出瓶子反扣以倒着吸水的结构,用常见的矿泉水塑料瓶上下分离以棉条连接,实现了花盆的改造。这类改造方法往往会比较巧妙与复杂,另外,上述的设计师与听障人士合“做”的案例中,大部分都是运用了这个方法。比如说通过自身结构的震动来唤醒睡眠的无声闹钟、内置传感器的手语翻译手套、特殊材质传导信号的防摔地毯等。听障人士自行改造时常会运用物理原理以发大声音来达到诉求。

方法四:用途转变法(换个思路发挥用处)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上述案例中很多都是旧物换了个用途便成了“神器”。比如说废弃的紫砂茶具放在窗台上养植物就成了绝佳的花器、破损漏气的篮球剪开装水变成了户外垂钓时暂时养鱼的水桶。这种方法有一种主材料承担了该产品的主要功能,由此区分材料重组法。该方法适用于从旧物本身的功能结合改造者的经验来类比联想,简单易行,在生活中旧物只要用对合适的地方,就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方法五:情感化设计法(通过旧物寄托情感)

用户对产品除了实用以外会产生更多心理上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旧物可利用其本身独特的造型语言去表达个人的情感,把旧物改造成带有自己风格的物品。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啤酒罐收音机、笔筒灯罩等正是运用了这个方法。百威啤酒的易拉罐造型的收音机寄托着老人对酒的喜爱,铁丝笔筒改造的灯罩其简洁明快的工业风格包含着学生对个性的追求。这些方法总结自听障人士的日常设计,但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老少咸宜。

本期推动作者(朝华、丁易)



跳至内容